縣令

縣令
(县令, 縣令) 官名。 战国时三晋《魏、 赵、 韩》和秦已称县的行政长官为令。 秦商鞅变法, 并诸小乡为县, 置令及职责。 县令本直隶于国君, 战国末年, 郡县两级制形成, 县属于郡, 县令成为郡守的下属。 秦、 汉法令规定, 人口万户以上的县, 县官称县令, 秩六百石至千石; 万户以下的称长, 秩三百石至五百石。 汉以后放宽尺宽, 《晋令》云: "县千户已上, 州郡治五百已上, 皆为令; 不满此为长。 "(见《北堂书钞》七十八)所辖户数不及汉制十分之一。 南朝县, 户数一般很少, 而《宋书·州郡志》所载, 大多为令。 后遂一律称令。 《隋书·百官志》只说陈五千户以上县令与五千户以下县令, 不提县长。 北齐县分九等, 县官一律称令。 隋、 唐因之, 只以县的等第, 分定县官品秩, 唐县令, 京县、 畿县正五品上有与正六品上, 余自从六品上至从七品下, 宋县令只存虚名, 以京朝官任其职, 称知某县事, 因而有知县的名称。 元为县尹。 明、 清以知县为正式官名。 辛亥革命后,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称县知事; 民国党统治时期称县长。
* * *
(縣令, 县令) 官名。 戰國時三晉《魏、 趙、 韓》和秦已稱縣的行政長官為令。 秦商鞅變法, 並諸小鄉為縣, 置令及職責。 縣令本直隸于國君, 戰國末年, 郡縣兩級制形成, 縣屬於郡, 縣令成為郡守的下屬。 秦、 漢法令規定, 人口萬戶以上的縣, 縣官稱縣令, 秩六百石至千石; 萬戶以下的稱長, 秩三百石至五百石。 漢以後放寬尺寬, 《晉令》雲: "縣千戶已上, 州郡治五百已上, 皆為令; 不滿此為長。 "(見《北堂書鈔》七十八)所轄戶數不及漢制十分之一。 南朝縣, 戶數一般很少, 而《宋書·州郡志》所載, 大多為令。 後遂一律稱令。 《隋書·百官志》只說陳五千戶以上縣令與五千戶以下縣令, 不提縣長。 北齊縣分九等, 縣官一律稱令。 隋、 唐因之, 只以縣的等第, 分定縣官品秩, 唐縣令, 京縣、 畿縣正五品上有與正六品上, 餘自從六品上至從七品下, 宋縣令只存虛名, 以京朝官任其職, 稱知某縣事, 因而有知縣的名稱。 元為縣尹。 明、 清以知縣為正式官名。 辛亥革命後,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稱縣知事; 民國党統治時期稱縣長。

Chinese Collegiat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ureaucratic ranks (Simpl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)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 работу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